首页 > 环球说 > 正文

中印在边境举行军长级会晤 释放态势缓和信号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6/24 10:03:09


孙兴杰


直新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证实说,中印两国边防军队在边境地区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中印两国边防军人发生比较激烈对峙之后,双方快速进入了危机管控的阶段,从对峙事件发生之后,两国形成的基本的共识还是管控危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此次两国边防军队的军长级会晤是本月以来的第二次,也是发生对峙事件以来的第一次。对话总比对抗强,双方军事部门的对话能够有效地缓和形势,降低对抗的气氛和风险。此次会晤双方在第一次军长级会晤的共识之上,就边境管控中的突出问题交换了意见。


我想,在对峙事件发生之后,中印双方快速进行了模式的转换,外交和军事部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中印外交高层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通话,各自表达了立场但是释放了通过对话缓和局势、解决争端的意愿。对于双方对峙冲突造成的伤亡情况,中方没有披露,我想这也是危机管控的重要方面,对峙事件已经发生,双方都有损失,没有必要对双方的损失情况进行比较。


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是过去几十年中,双方之间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进行了多轮边境谈判,构建了多层次的对话渠道,尤其是双方就边境地区信任问题达成的共识,既是双方管控边境危机的基础,也是中印边境走向和平的阶梯。我们看到,此次对峙事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伤亡情况,但是双方军人遵守了不开枪的底线,这是中印双方防止擦枪走火,陷入局部冲突的底线,双方有必要重申并遵守这一底线。


中印是人口和领土的大国,边境地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双方的高度关注,处于一线的边防军人之间需要保持常态的沟通,尤其是需要危机管控底线意识。双方在此举行边防军队的军长级会晤是中印两国管控危机的重要举措。在局势高度敏感的时刻,细节决定成败,处于边境一线的军人需要服务和服从于中印关系的大局。第一次军长会晤之后双方达成了脱离接触,军队后撤的共识,对峙事件的原因在于印度没有遵守第一次军长级会晤的共识,相信双方再次会晤会研讨更具有执行性的措施,避免发生类似的事件。


对于中印两国来说,在新冠疫情之下,双方都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挑战,双方需要携手应对挑战。2018年,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的时候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印关系定下了基调,当时引起了一些印度学者的关注,中印携手合作,实现两个世界人口大国的现代化,这是中印关系的使命和初心。


边境对峙事件没有改变中印合作的大局,同时,双方将危机管控的意识变成实际的行动,尤其是一线边防军队的对话和会晤,应该会成为双方构建边境和平秩序的重要一环。中印双方去管控和化解边境对峙事件的努力,也告诉我们,处理大国外交关系并非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理性、智慧和耐心, 更需要妥协的实力和艺术。


直新闻:对峙事件发生之后,印度国内的舆论比较激进,一些商会要求政府取消中国企业的投资,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相比于官方比较清醒的做法和态度,在野党,媒体和一些组织显得更加激进,尤其是印度媒体报道了在对峙过程中印度士兵的伤亡人数之后,印度的“受害者”心态爆发,深埋其中的当年的屈辱感又被挖掘出来。在野党当然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去抨击莫迪政府,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说,莫迪总理放弃了领土。莫迪很早就澄清了这个问题,中方军队没有越过实控线进入印度一边,也没有印度的哨所被摧毁,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中方的说法,是印度的士兵没有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引起了对峙事件。


莫迪本人被认为是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因此,他在边界这样关系到民族情感的问题上会有一些激烈的表态,媒体披露说,莫迪在跨党派的会议上说,没什么对实控线边境印度官兵的行动能力的限制,交战规则已经被修改。这一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中印双方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谈判达成的“不开枪”的原则是边境和平的基石,如果印度放弃这一规则,那么就意味着边境地区的摩擦会擦枪走火,进而引发不可控的冲突。


有印度退役军人认为,莫迪和尼赫鲁一样错判了形势。当年尼赫鲁对边境形势以及中国的战略决心发生了误判,结果是悲剧性的。暂且不说,中印的力量对比早已今非昔比,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中印都成为核国家了,从核武器出现之后,还没有出现过两个核国家之间的战争,莫迪的说辞其实是漠视核武器时代大国的底线,甚至是禁忌。


对于莫迪以及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军事调动,我们还是要予以关注。对于印度民间以及在野党的一些言论,我们无需过度关注。我们有句俗语说,看菜吃饭,鼓吹对中国进行报复,或者鼓吹战争的人,都只是耍耍嘴皮子。中印双方的军事水平应该是存在着代差,是一个自主的军事大国与另外一个依靠进口武器的国家之间的差距。莫迪上台之后,着急的是印度的工业化,推动“印度制造”,边境对峙发生之后,印度紧急要向俄罗斯购买战机,姑且不说,这个时候购买武器,会不会遇到临时加价的问题,买来之后能不能形成战斗力还两说呢。


莫迪希望印度变成第二个中国,让印度成为全球工厂,发挥印度的人口红利,现在印度一些人要求取消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抵制中国商品,这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是廉价的爱国。印度要让人口变成红利,那就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否则,制造业也不是想要就能有的,更不要说取代中国了。没有强大的工业,人口没有红利,而是负担。我们也看到,在群情激昂之下,印度军方一些人倒是比较理性和冷静,我想,身处第一线的军人,当然知道边境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深圳卫视2020.06.22)


©2010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联系电话(Tel):0431-85167192 0431-85166794 Email:ii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