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刘德斌

《大国博弈、国际秩序与米尔斯海默的历史逻辑》,《思想理论战线》,2022年第4期。

《西方的“文明标准”与新的大国博弈》,《江海学刊》,2022年第3期。

《大变局形势下的世界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3期。

《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与战略机遇》,《世界历史》,2020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转载。

《国家形态与国际领导权》,《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年第2期。

《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史学集刊》,2020年第4期。

《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3期转载。

《扬帆远航正当时:中国国际关系学科70周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2019年10月22日,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9/1022/c219470-31412984.html。

《世界的重塑: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西方的“困局”与“出路”》,《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9年第2期。

《一战结束百年,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年11月12日,http://m.haiwainet.cn/middle/353596/2018/1112/content_31434863_1.html。

《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转载。

《世界秩序的崩塌与重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7日。

《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霸权与帝国: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与逻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孙兴杰

《后帝国空间与国家构建:反思现代国际关系的原点与限度》,《国际政治研究》2021年第5期。

《美国战略收缩与中美关系演化》,《国际问题研究》2021年第1期。

《“特朗普主义”的终结?》,《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互联互通、百年变局与中国外交的转型》,《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克里米亚战争、“东方问题”与维也纳体系的重组》,《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年第3期。

《欧洲体系变革与“东方问题”的欧洲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帝国、后帝国空间与国际秩序的重建》,《史学集刊》2019年第3期。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国际秩序的演进》,《科学决策》2019年第4期。

《柏林会议与“东方问题”巴尔干化的起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

《国家能力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期。

《“东方问题”的本质与历史分期》,《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5期。

《帝国的类型学分析:基于边界的视角》,《史学集刊》2015年第5期。


任东波

《“文明标准”与全球化国际关系研究》,《史学集刊》,2020第5期。

《构建超越“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人民日报》(理论版),2015年8月21日。《红旗文摘》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理论导报》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民论坛》全文转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全文转载(2015年8月21日);“人民网”全文转载(2015年8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5年8月21日)

《“欧洲中心论”与世界史研究——兼论世界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问题”》,《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2年11月19日)。

《共生·中介·批判——全球史与区域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4日。

《“文明”与<历史研究>:汤因比的历史观》,《史学集刊》,2016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7年1月24日)。

《全球化时代与汤因比的文明史观》,《史学集刊》201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5年10月14日)。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范例与超越:全球史观的实践和全球化时代的超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孙丽萍

《国际组织与东南亚经济冷战——国际援助印尼财团IGG缘起探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后西方多元国际秩序的重构》,《史学集刊》2019年第4期。

《特朗普的世界秩序与中美关系》,《成均中国摘要》2017年第1期。

《从革命外交到启动现代化-东南亚冷战视阈下的印尼外交探微》,《史学集刊》2016年第4期。

《基辛格看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北京日报》理论版,2015年9月7日。

《中国与国际社会:中英学者的视角》,《史学集刊》2012年第6期。

《超越”威斯特伐利亚束身衣”—从英国学派的视角审视国际体系》,《吉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美国著名史学家欧内斯特.R.梅》,《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4期。

《文安立与全球视野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史学集刊》2015年第5期。

《从欧洲国际体系到全球性国际体系—基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野》,《史学集刊》2014年第5期。

《双重的矛盾—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的历史解析》,《史学集刊》,2007年第2期。

《现代化理论与肯尼迪政府的印尼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王文奇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社会学——对民族国家设定的多维解构与重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6期。

《族群政治的历史演化:对国际政治研究的一种反思》,《史学集刊》,2019年第3期。

《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1期。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民族国家构建及其效能》,2014年第6期。

《消弭民族主义:以APEC模式达至亚太地区集体安全》,《理论视野》,2014年第11期。

《西方国际体系扩张中非西方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史学集刊》,2014年第5期。

《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的演变——关于国际关系史编纂的几点理论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6 期。


颜震

《中国、现代性与“漫长的19世纪”》,《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第4期。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国际主义与地方主义》,《史学集刊》,2016年第5期。

《软权力与公共外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超越市场与国家:论共同体的重要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2年第2期。

《中欧文明文化碰撞的另一页:1514—1793》,《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吴雁飞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自动文本分析》,《国际关系研究》,2019年第6期。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挑战与机遇》,《国际论坛》2018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

《中国产业政策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对“China in the World Market”和“Globalisation,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的评介》,《中国与世界》,2016年,第五辑。

《中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比较分析:以风能为中心的考察》,《美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2期。

《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上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第7期。








©2010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联系电话(Tel):0431-85167192 0431-85166794 Email:ii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