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说 > 正文

傅高义:沉浸于中国,理解中国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2/08 09:06:15

中国经营报/2021 年/1 月/11 日/第 A08 版评论

孙兴杰


傅高义先生去世了,着实震惊。在过去几年中,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是我给学生推荐的必读书,尤其是了解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一本经典之作。在中美关系处于严冬之际,傅高义是为数不多依然就中美关系发出理性声音的美国学者。傅高义、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代表了推进和发展中美关系的一代“老人”,随着这一代人的老去,中美关系需要建立在什么样的知识和观念基础之上呢?傅高义在很多访谈中,谈到了自己研究中国的初衷就是为了“了解”中国,著书立说也是为了帮助美国的政治家和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傅高义沉浸于中国,构建了与中国强大的关系网络,正基于此,他眼中的中国也成为中国人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

傅高义研究中国也是偶然,在上世纪 60 年代冷战的背景之下,傅高义接受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裴泽教授的建议,开始了中国研究之旅。从《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到《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傅高义开始了沉浸式研究中国的旅程,早期著作的研究和写作只能借助《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资料,但傅高义对中国的观察和研究依然体现出冷静的观察者的特质。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的结尾,傅高义说:“80 年代可视为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时,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已承认,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取得他们一向追求的经济进步。正当有些国家开始从资本主义世界吸取经验、希望摆脱经济停滞的困境时,广东领导人已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使广东省先行了一大步。”

傅高义是一位社会学家,通过与中国学者、官员的深度访谈,傅高义能够沉浸于中国,这也是他所强调的,通过“关系”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单单是傅高义所进行的访谈以及使用的资料,就足以看到用功之深,他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是按照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的。从广州到广东的改革,再到邓小平时代,傅高义呈现了中国发展的脉络和图景。

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大陆版序中说:“我们这些哈佛大学的教师,不仅有教导自己的学生之责,还有进行研究以增进学识和为公众撰文著书之责。”傅高义为美国的政治家和公众理解中国提供了指南,这也体现了知识人的责任和胸怀。

傅高义先生研究中国的经历穿越了大半个世纪,中美关系风云变幻,但是要“了解”中国殊非易事,最大的障碍就是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无论身处冷战,还是后冷战时代,傅高义以观察者的身份理解中国的态度和耐心是令人敬佩的。随着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的代际更迭,能否为美国的决策者和公众提供“靠谱”的、“实事求是”的中国知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几年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傅高义也观察到,美国国内关心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群体是学者和产业界人士,但是这两个群体对于中国、对于中美关系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怀疑。他曾经呼吁,特朗普政府能够谨言慎行,多任用比较能干、了解亚洲情况的人,事实上,特朗普政府恰恰缺少类似于傅高义这样的真正的“中国通”。

面对中美关系的持续下行,傅高义呼吁:“全世界的问题太复杂,不能不跟中国合作。为了避免冲突,应该积极合作。我认为现在的世界关系太复杂了。不能分开,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避免正面冲突。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者的责任。”为了增进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傅高义身体力行,不仅研究中国,也在研究日本以及中日关系,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知识上的支撑。

傅高义先生在中美关系探底与重构的历史节点故去,令人感慨。傅高义留下的知识、方法和态度,依然是那些矢志于中美两国“了解”与合作的人们的宝贵遗产。

©2010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联系电话(Tel):0431-85167192 0431-85166794 Email:ii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