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说 > 正文

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会继续“乏味”崛起?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2/08 09:22:25

    中国经营报/2021 年/2 月/1 日/第 A07 版评论

孙兴杰 齐艳坤


当美国的国会山骚乱令世界震惊的时候,德国却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后默克尔时代的大幕,一向严肃的默克尔在社交媒体上说,我的离职一定会非常乏味。这既是自嘲,也是对处于鼎沸的美国政治的嘲讽。在 2021 年 1 月 16 日,基民盟举行线上党代会,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州长阿明·拉舍特当选为党主席,这一选举结果也印证了默克尔所说的“乏味”的权力交接。2021 年下半年德国将举行大选,默克尔不再谋求连任,如果不出意外,拉舍特将成为基民盟的候选人,极有可能成为默克尔之后的德国总理。连续四个任期的默克尔,也在安排自己的政治遗产,延续自己“乏味”的政治风格,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会不会依然保持“悄无声息”的默克尔式的乏味崛起,扮演“勉为其难”的欧洲领导者?

对于德国以及欧盟来说,默克尔已经成为“自然”的存在,《时代》杂志在 2014 年评论说,“欧洲政治必须牢记的第一铁律非常简单。欧洲提议,然后让安格拉·默克尔来处置。”然而,后默克尔时代终归会来临,“二战”结束以来,没有哪位德国总理不会谋求连任,也没有哪位德国总理会一直高歌猛进,默克尔也许是个异类,选择合适的时机,离开权力场,回归家庭。

如果回头审视 21 世纪的前两个十年,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可能是德国静悄悄地崛起,而主导德国崛起的就是沉闷、乏味的默克尔。曾经被认为是“科尔的小女孩”的默克尔,也许是战后德国,乃至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她执政的时间超过了自己的“导师”科尔,更重要的是,默克尔自己主动开启了“后默克尔时代”。从 2018 年之后,默克尔不再是基民盟的党首,她扶持的卡伦鲍尔成为基民盟主席,但是卡伦鲍尔似乎并不是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掌舵人,后来辞任党主席,谁来接班默克尔又变成了一个选择题。

与卡伦鲍尔一样,拉舍特的政治观念和风格与默克尔非常相似,卡伦鲍尔有“小默克尔”之称,而拉舍特对默克尔可以说是亦步亦趋。拉舍特是比较“典型”的德国总理的候选者,他是德国最大的州北威州的州长,“二战”结束以来,德国总理以及总理的候选人大多是地方大员出身,默克尔又是其中的“例外”,她不但没有地方政府的任职经验,也不是天主教徒,她来自东德,是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拉舍特接班默克尔或许是德国政治传统的回归,回归到强势州长的传统上来,当然,默克尔四个任期或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所谓的“传统”。

拉舍特的竞争对手除了来自党内之外,还有就是基民盟的姊妹党基社盟,巴伐利亚州州长泽德的政治根基也比较稳固,相关民调显示,泽德而不是拉舍特才是受访者心目中理想的总理人选,即便在基民盟的选民中,泽德的支持率也大大超过拉舍特。虽然拉舍特是基民盟的党主席,但是在党内的根基不稳,也不排除在大选之际,由基社盟主席泽德披挂上阵,这并非没有先例。1980年基社盟的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而不是基民盟的赫尔穆特·科尔,2002 年是埃德蒙·斯托伯而不是默克尔代表两党联盟参加大选,原因就是基民盟的党主席接任不久,尚未控制本党。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次基社盟候选人都输掉了大选。因此,也有人认为,提名来自巴伐利亚的基社盟领导人参加大选,对大选是不利的。这种选举的“咒语”,或许是利好拉舍特,但他将在接任基民盟主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参加大选,要赢得候选人的身份,还需要默克尔强有力的支持。

拉舍特是默克尔路线或者说默克尔主义的执行者,默克尔既是拉舍特的靠山,也可能是“大山”。前英国驻德国大使保罗·莱弗评论说,“她的观点从本质上讲是务实的,没有可与撒切尔主义相提并论的默克尔主义,她不会暗示任何的意识形态参照点,所以也不可能将任何教义标签贴到她身上。她从不对未来发表宏伟的演说,她只是解决眼下的问题。”在漫长的总理生涯中,默克尔面对和试图解决欧元危机、难民危机以及大西洋共同体内部的裂变。在默克尔“事务主义”背后是坚定的政治意志,从选择“接班人”就能看到这一点,在地方政府选举中,图林根州出现了意外,极右翼的候选人胜选,而基民盟议员与极右翼合作,引起了默克尔的极大不满,卡伦鲍尔对基民盟近乎“失控”,基民盟不与极左或者极右政党合作是政治禁忌。

对于德国人来说,默克尔时代已经太漫长了,如果联系到在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欧洲政坛的动荡,你就会发现,默克尔是“不倒翁”,德国人也产生了审美疲劳,2018 年之后,德国人似乎希望看到新面孔,而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默克尔的领导力又大获认可,德国人似乎还没有为后默克尔时代做好心理准备。

拉舍特的出现,意味着基民盟内部默克尔路线的胜利,党内的保守派认为默克尔已经偏离了基民盟作为保守主义政党的轨道。难民危机以及大规模接受难民之后,德国国内出现了“极右”思潮的反弹,选择党的崛起意味着基民盟需要面对德国的文化身份。在英国脱欧之后,德国面临着“领导”的悖论,领导欧洲是德国的威望,也是责任,要承担领导欧盟的责任需要花钱,一是财政联盟,构建欧盟共同信用基础,这意味着欧盟将成为一个财政转移的联盟,这几乎是德国的禁忌。

在疫情期间,默克尔和马克龙商讨建立 5000 亿欧元的复苏基金,朝着财政联盟迈出了关键一步,此举也遭到了不少质疑;二是欧洲的防务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在英国脱欧之后,德国不能再躲在后面,要使欧盟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力量,需要德国出钱、出兵。

默克尔的四个总理任期中,保持了政策的惯性,实现了德国静悄悄的大国崛起,默克尔的理念和风格是否还能适应已然崛起的德国呢?于默克尔而言,当下正是功成身退时,她的政治遗产能够对拉舍特“扶上马、送一程”,但也是拉舍特难以超越的高山。

©2010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联系电话(Tel):0431-85167192 0431-85166794 Email:ii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