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2021 年/4 月/5 日/第 A07 版评论
孙兴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长赐号”堵在了运河,虽然是意外事件,但是,脱困是可预期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控的风险,但如果今后发生不可控的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又将如何呢?
一艘超级货轮横在了苏伊士运河,一个多星期才从运河脱困,地中海和印度洋上数以百计的船舶被“堵塞”。苏伊士运河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巨型货轮完全堵死了运河,由此造成运河中断,有人说,这是一场新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与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不同,这次堵塞事件其实是全球供应链的系统性风险的暴露,并不是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危机。
从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我们能够看到,当下世界经济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此绵密的供应链体系是当下国际秩序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关系的“经济基础”,更是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静水深流”。3 月 23 日,“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卡”住,长达 400 米的大货轮横在了运河两岸,造成了运河的“梗死”。每天经过苏伊士运河的商船,承载着约 100 万桶原油和 8%液态天然气,以及占全球贸易至少 12%的商品,每天滞留货物的贸易金额估计达 96 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 4亿美元/330 万吨货物,每分钟 670 万美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全球经济贸易的基本图景。每艘货轮承载的商品背后是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是供应链的网络以及背后的价值生产与分配体系。
在运河堵塞的一周中,有大约 370 艘油轮、货轮和其他船只滞留在运河两端。运河堵塞一周,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也会涉及到复杂的赔偿问题,货轮的制造商、运营商以及保险公司等,这又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关系,同时涉及到运输风险及其分担的问题。
这次“长赐号”堵塞运河,的确是偶发的意外事件,但当我们看到大货轮结结实实地“卡”住运河的照片,就能看到“苏伊士运河危机”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说,这是全球供应链的系统性风险的暴露。
首先,20 万吨级别的大型货轮越来越多,在 21 世纪初,能够装载 7000-8000 个标准集装箱的货轮已经算是大型货轮了,而现在能够装载两万个集装箱的货轮才算是“巨无霸”。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水道都经过了多次的扩建,以适应巨型货轮的需要。“长赐号”堵塞之后,人们意识到,如此巨型的轮船为什么要走运河呢?原因很简单,苏伊士运河给埃及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为了增加和保持这项收入,埃及当然希望更多的船经过运河,而对于船运公司来说,苏伊士运河大大减少了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要近的多。
其次,最近 20 年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贸易的发展依靠海运支撑,能源、矿产、商品等通过全球海运系统连接在一起,顺应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降低成本,运输船舶越来越大,集装箱也越来越多,可以说,集装箱运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基础,运输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海运以及贸易的发展助推了全球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中间品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形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有发达的、低成本的海上运输体系,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体系就不会这么发达。
从“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我们看到了全球海运的革命性变化,形成了非常绵密的分工合作关系,这其实是全球供应链的一个缩影。任何复杂的系统都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可能都会影响到整体,尤其是关键节点。
在风险暴露之前,我们或许不会在意。像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水道,多半会受到关注,警惕地缘政治风险,比如出现武装冲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就会关闭,像日本这样的原油进口国,80%的原油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海峡关闭,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六甲海峡虽然地缘政治风险不是很高,但是海盗等威胁还是存在的,马六甲海峡关闭,运输船只要绕道巽他海峡,成本大大增加了。苏伊士运河堵塞是个意外的事件,没有人能够想到,对全球海运系统造成冲击的是大型货轮“卡”在了运河上,这是海运系统内在的风险,而不是战争或者冲突造成的风险。海运系统是全球贸易的一环,而贸易是全球供应链的组成部分,这其中的风险令我们深思。
如果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不是一周,而是一年,会怎样?又或者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霍尔木兹海峡这样的全球贸易通道中断或者关闭又会如何?另外,“长赐号”堵在了运河,虽然是意外事件,但是,脱困是可预期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控的风险,但如果今后发生不可控的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又将如何呢?
在最近几年中,供应链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在美国开启的贸易战之下,“脱钩”似乎变成了一种进行博弈的筹码和手段,但是苏伊士运河堵塞造成的巨大损失,让我们看到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之深,所谓的“脱钩”更多的是一种妄念,供应链系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就像空气一样,在正常状态,没有人会感觉到空气的存在,但是一旦空气稀薄,呼吸就是个大问题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系统稳定,已经是个很大的挑战,以“脱钩”去冲击供应链稳定,岂不是非常无知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