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世纪大国关系互动与国际秩序演进”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7/10 08:19:07


  7月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研究”(22VLS015)课题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际体系研究”(23VLS031)课题组、“法国外交部藏中法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1944-1986)”(23VLS023)课题组与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20世纪大国关系互动与国际秩序演进”学术研讨会。来自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郭子林在开幕视频致辞中指出,三个课题组联合举行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是多个课题组之间自发展开学术交往、思想交流的一次创新性尝试,无论对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的组织实施,还是对研究项目本身的推进,以及对于世界史学科的纵深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各课题组工作报告中,三个项目的首席专家吉林大学教授刘德斌、云南大学教授任东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姚百慧分别汇报了各自的项目进展。2022年立项的“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百年变局形势下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规律的新特点,总结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全球大国与区域大国和超级大国与其他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国际秩序的阶段性演进提供新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借鉴。该项目组已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际体系研究”项目拟对关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诸国际体系类型特征和演化动力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全球史意义上的历史分期,比较多区域多元单位的前国际体系、古代和古典时代国际体系、现代国际体系与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进过程和类型学共性、差异及其关联;在批判性借鉴传统研究解释路径的基础上,着重增补不同时段有关非西方世界国际体系单位及其互动模式的研讨,发掘影响诸国际体系演化过程的动力要素,把握现代国际体系特别是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形态及其成因;通过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总结该理念之于重塑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积极价值和现实意义。“法国外交部藏中法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1944-1986)”拟系统整理法国外交部藏1944年以来关于中法关系的档案,在收集、编目的基础上,择要予以翻译,并就中法关系中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后两个2023年立项的项目,已经完成团队组建、成果框架、项目分工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与会专家围绕“20 世纪大国关系互动与国际秩序演进”这一主题进行的研讨中,就一些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徐蓝在闭幕总结中认为,国际关系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结合非常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重视经济基础的重要作用;在跨学科研究中,要有掌握自身学科方向的定力;世界史研究,要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在具体的论述中,要注重宏观思辨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如可以从个案入手再上升到宏观思考或中观思考。据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是中宣部委托中国历史研究院就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全国招标后立项。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较早设立的专门研究国际关系史的机构,出版《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辑刊,组织了系列国际关系史会议。



©2010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联系电话(Tel):0431-85167192 0431-85166794 Email:iis@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