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ts introduction]
徐萍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定价:15元。
本书采取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辛格均势战略的形成、应用、特点与展望,并在均势战略的结构、运行的“中介”性效能,以及均势与多极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
基辛格思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他对维也纳会议前后欧洲历史的考察,并精炼提升为一种均势战略模式:从国际格局解析,多极是实施均势外交的前提条件;从国家层次分析,均势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从个人层次权衡,均势战略的成功运用取决于决策者的领导素质。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把均势战略作为外交的主导思想,宏观背景在于美国外交的历史和政治特征,特别是其实用主义传统,特定背景在于美国对苏联的硬遏制战略难以为继;主观因素在于基辛格把欧洲的古典均势理念与美国的现实进行了改制性的融合。而真正把主客观因素统一起来的是均势战略的宗旨,即更好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在基辛格均势战略的实践中,与中国关系的改善起到了“单兵突破,激活全局”的目的。
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是在给全世界“和平”诱惑的前提下,对少数几个大国实施“和”而“不平”的权力分配,从而使美国权益最大化。基辛格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命定”,“限度”和“超越”,这反映到他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就是,只有权力的节制才能保持权力的均衡,才能保持世界的稳定,均势是需要精心构建的。谈判是基辛格均势战略的主要手段。基辛格均势战略是以“中介”为支点,以均势为过程,通过“间接路线”达到强权的战略目标。
虽然基辛格的均势战略以“缓和”的形态出现,但底色是强权政治。相对于传统的强权路径,均势战略是把美国的角色由“控制者”退回到“制衡者”,由此推导出国际社会是由几个关键之点结成的“网状结构”,这表面上是一种战略收缩,实际是通过“退而结网”达到“隐形霸权”的目标。这种战略的局限性表现在对弱国、小国与穷国的漠视,容易出现战略漏洞。但是基辛格的外交逻辑是在以大国牵引小国的过程中达到盘活全局的目的。
国际政治中的多极化趋势、国际经济中均衡状态的特定发展阶段,使基辛格的均势战略在未来具有实施的极大可能性。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蕴涵着真正平等的多极化基因,如果发展中国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真正的多极化时代将会到来。发展中国家的领袖群体对于国家走势至关重要,基辛格关于领袖人物政治才智的有关论述为造就国家领袖群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