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播出时间:深圳卫视2021.12.17
直新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Kathleen Hicks)周二(12月14日)在访问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印太司令部时,听取官员们关于一项新的“战略摩擦”的新软件的回报,据说这项软件可以让美国提前4个月对未来的计划进行评估,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我觉得这个新闻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据说这项软件为要对中美战略摩擦进行评估和预测,预测什么呢?就是美国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惹怒中国。第一个看点是,美国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和判断已经到了使用软件这样的水平了吗?或者说美国的研究已经可以窥测未来了吗?我认为这是美国军方或者政策界的一种懒惰。众所周知,作为研究或者学术研讨来说,发篇论文需要理论和研究工具,甚至是需要很多的假说,但是进行情报和战略的分析,似乎没有人迷信什么假说之类的。美国刚刚从喀布尔惨败而归,耻辱撤退,是不是也吃了相信或者迷信评估的亏呢,之前美国人认为阿富汗政府可以坚持两年,后来是18个月,再后来就是6个月,最后呢?美军没有撤出来,阿富汗政府就垮台了。如果美国军方用软件或者一些所谓的科学的工具来研判形势,我想,还会继续犯错误,吃大亏的。
第二,美国设计这项软件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说美国做什么事情可以不惹怒中国,甚至是引发中美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也就是在拜登政府所设计的没有冲突的竞争框架之下对华进行试探和极限施压。从中可以看到什么呢?美国不敢也不愿意,或者说没有准备好与中国发生冲突,但是又不知道美国可以在什么程度上对中国进行施压,美国自己想去试探红线和底线,而不听中国一再释放出的信息。我想这是自欺欺人,中美关系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不相信中国的战略意志,结果遭遇了惨败,教训也是足够深刻了吧。
第三,国际关系本身就非常复杂,人脑尚且不能理解,何况是软件呢?另外,国际关系的历史上充满了各种黑天鹅事件、各种的意外,而软件和数据不过是以假设的理论和现存的数据作为依据,以过去来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中美关系以及国际格局处于历史性巨变,美国要真正管控危机,维持战略稳定,最需要的是倾听,倾听中国释放的信息,尤其是中国一再提出的警告,而不是迷恋所谓的软件。软件不能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也不能实现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
直新闻: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压倒性结果通过“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这项高达7680亿美元的法案要比去年增长了5%,美国都结束了阿富汗战争了,为什么还要增加军费开支?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财政预算是骗不了人的,拜登政府的国防开支不但没有因为结束阿富汗战争而减少,反而在增加,说明什么呢?拜登誓言,自己的外交和战略要为美国的中产阶级利益服务,难道中产阶级都是军工利益复合体的一员吗?拜登嘴里喊着为了美国的中产家庭服务,实际上还是为了军工利益集团,可以看到,美国的军工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到底有多大了吧。美国在过去二十年的反恐战争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每天都要吞进去好几亿美元,如果不增加军费开支,这头野兽就挨饿了。不在阿富汗打仗了,换个地方继续。所以说,拜登在阿富汗战争后的超大规模的国防开支进一步确认了美国就是个战争国家,美国才是全球战争危机的始作俑者。
美国是一个需要敌人的国家,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形成了一个冷战国家机器,这台机器在冷战结束之后并没有解体,而是四处寻找敌人,借助20年的反恐战争,这台机器不断升级换代。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也许想进行战略收缩,但是美国并没有停下寻找威胁,现在从恐怖主义变成了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相比于阿富汗,中俄两国更符合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利益,通过与中俄进行战略竞争,甚至引发军事摩擦,为美国的军工产业开辟通道。国安助理沙利文就说,美国历史上只批准了两个特定地区的安全倡议——针对俄罗斯的“欧洲威慑倡议”和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倡议”。这些所谓的倡议其实就是给军费拨款寻找借口,与美国的安全毫无关系。
此外,我们从美国不断膨胀的军费开支中能够看到美国政治经济的逻辑,一个是泛安全化,将计划所有的问题进行安全化的动员,从经济到技术、到互联网、太空等等,好像美国已经兵临城下了,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美国似乎才能团结起来,才能把国内的一系列问题掩盖起来;二是军工产业独大,美国学者波特就认为,美国的军工产业的溢出效应有限,膨胀的军工产业挤压了美国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何尝不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呢?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美国港口内的集装箱成山,但是美国宁愿继续给军工复合体输血,也不愿意改善一些国内经济发展的微循环。